150家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任职数据,过半只在一家公司工作
意外!当前150家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任职数据,超73%只在一家公司工作!
当前150家期货公司拥有近4万从业人员,说起来期货市场人员流动很普遍,业内人士常常感叹:期货这个圈子很小,来来回回都是熟人。出于好奇,近期梳理了期货公司高管的任职履历,却发现了不一样的“流动性”。今天先来看看当前150家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下文简称“首风)“跳槽榜”~为期货从业人员职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信息统计说明:信息来源是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信息公示专区-期货公司信息公示及从业人员公示,因网站数据信息是动态的,且部分任职经历信息不完全,以下数据统计可能存在出入,不完全准确,本统计仅供参考(本数据统计时间点是2024年9月下旬)。下文数据除了单独备注说明外,均以此声明为主,不再重复说明。
稳定VS变动
150家期货公司150个首席风险官,其中53%为女性,47%为男性,男女比例较均衡。作为期货公司高管,96%以上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其中本科学历占比62%,硕士研究生34%,大专学历仅3%。但当前仅有三分之一的首席风险官取得投资咨询证。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110位首风只在1家期货公司工作过,履任2家期货公司的有21位。可以说期货公司行业的首风岗位还是非常的稳定的。履任3家及以上期货公司的不超过19人:其中履任3家期货公司的首风有9位,履任4家期货公司的有5位,履任5家期货公司的有3位,履任6家期货公司的首风有2位。
履任期货公司个数的数据不完全与跳槽数据对应,尽管有110位首风只在1家期货公司工作过,也只有90位首风没有跳槽,另外20位之前有工作变动,只是之前的工作非期货行业。据不完全统计,当前150位首风中60%没有跳槽经历,另外40%均有1-5次的工作变化,其中跳槽3次的有9位,跳槽4次的12位,而跳槽5次的有4位。(因部分任职经历信息不完全,以上跳槽榜数据可能存在出入,不完全准确,本统计仅供参考)
“跳槽”榜首风揭秘
跳槽5次的4位首风,分别来自国盛期货、光大期货、上海东亚期货和华联期货。江女士,2023年12月开始担任国盛期货首席风险官。她进入期货行业已有28个年头,自1996年7月起,曾于鑫福期货、东银期货、中粮期货、光大期货任职。在28年的从业履历中,江女士一步一个脚印,从结算、风控、出市代表、开户等后台工作,到担任分支机构负责人、公司副总经理,在期货行业不断地发光发热。
沈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18年8月任光大期货首风。2006年至2016年4月一直在监管系统工作,直到2016年5月进入期货公司,先后担任部门主管、首席风险官。
董女士,本科学历,从事期货行业已有30年,自1994年5月入行,先后任职于上海中期期货、中国国际期货、方正中期期货、同信久恒期货、上海东方财富期货,于2020年4月开始担任上海东亚期货首席风险官。
金先生,本科学历,实打实的老期货人,进入期货行业已有28年,1995年12月任职浙江天地期货(即目前的新湖期货)作为出市代表,2003-2004年短暂地离开了期货圈,担任衢州彩艺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2004年3月回到期货行业并持续深耕,先后担任分支机构负责人、运作部经理、交易部经理和首席风险官。
这些首风都是监管系统出身
150位首风中,不乏监管系统出身,其中有7位都曾在证监局任职。
以上7位首风从监管系统转到期货公司可谓是顺理成章,下面几位首风的经历也值得一提:
现任国都期货首风张女士,曾担任过3年的幼儿园教师,后来才陆续从证券行业到期货行业;
现任恒力期货首风胡女士,曾在海尔集团任主管会计,后转战期货行业任结算部经理;
现任银河期货首风韩先生,曾任职于中建一局集团,并担任过北京中建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后来进入银河证券、银河期货,负责过技术支持及客服;
现任紫金天风期货首风余女士,曾任职于律师事务所,后深耕于期货行业;……
88%的首风从业年限在10年以上根据《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管理规定》,首席风险官作为期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需要对期货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合法合规性负责,并对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期货公司选聘首席风险官,应当将其是否熟悉期货法律法规、是否诚信守法、是否具备胜任能力以及是否符合规定的任职条件作为主要判断标准。
这不仅对首风的专业能力提出要求,也需要首席风险官对行业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并具有相当的从业经历经验。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150位首席风险官中,132位(占比88%)的从业年限在10年以上,仅有10人的从业年限在5年及以下。
在首风岗位上从业满10年以上的有37人,一半以上的首风在现有岗位上从业年限为5年及以下。
不论是持续深耕在期货行业的“老”首风,还是入行不久的“新”首风,都肩负着一家公司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重任。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新品种新业务的推出,首风们都面临更大的压力,不能只是做好风险管理,更需要帮助公司合法合规地去创新业务发展,共同推动行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