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访问本站!

“组合拳”四四二对期货市场有何影响?

国内期货 2024-10-22708

四四二“组合拳”对期货市场有何影响?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10月17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人介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那么,四四二“组合拳”对期货市场有何影响?

宏观:发布会主题是专门针对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是9月24日政策以来在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的“组合拳”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9月底以来,多部门政策密集部署,侧重于全面盘活存量,来消化库存压力。本次发布会是延续了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止跌企稳”要求,主要释放了后期要通过旧改、保障房筹集等方式来消化存量房,另外打通从“白名单”到“融资落地”的堵点,加快确保合规项目“应进尽进”,缓解房企资金链紧张问题,使“保交房”延续有支撑,从而提振市场信心。

黑色产业短期的宏观交易占比偏高,会议不及预期配合下游超补和快速复产,必然引发阶段性回调,但是产业供需结构暂时还不算差,脉冲式补库对行情的阶段性支撑还会存在,11月下旬前需求环比有望维持,产业没有破低的驱动,核心还是在宏观方向的转变。长期来看,原本产业产能过剩格局还在,政策增加了长期供需格局的不确定性,需要关注产能出清和政策对需求的托底效果会否出现时间差。

能源化工对于纯碱来说,当前轻碱尚好,压力在于重碱,产业的持续累库压制纯碱反弹,需求端浮法玻璃消息炒作带来的弹性变小,寄希望于光伏玻璃的增加对需求的拉动,压力仍大。纯碱玻璃双熊的局面还会延续,背靠成本和低利润做波段操作,行业高利润的格局难显。



宏观


这次发布会主题是专门针对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是9月24日政策以来在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之后,各部委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予以落实,本次发布会的参与人员是住建部、财政部、央行、自然资源部、金管局等五部门联合参加,房地产的上下游相关部门配合,有助于对涉及到的发展趋势、房价走势、土地以及信贷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措施协同推进、加速落实。

在发布会上,住建部部长提到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的“组合拳”怎么打?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

四个取消,主要包括限购、限售、限价、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主要强调了各城市政府的调控自主权和因城施策,这也与个别一线城市宽松限售条件的表述不同相对应。四个降低,主要包括降低公积金和存量房贷利率、降首付比例和“卖旧买新”换购税费等,还是落实这些已出台的政策,目的是降低居民的购房成本,减轻还贷压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四个取消”和“四个降低”结合起来,对楼市销售在理论上是有积极促进作用,但实际程度上短期并未有明显体现,后期也保持谨慎态度,基本上对销售是起到降幅不再进一步扩大的支撑作用,关键在消化存量,对投资增量拉动很小。

两个增加,一是通过货币化安置房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二是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从规模上看,这100万套改造项目规模偏小,与2015-2016年有较大差距。伴随提到的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专项借款等五条主要支持政策也没有规模细化说明。金管局提到,截至10月16日,已审批“白名单”项目信贷贷款是2.23万亿元,预计到年底,翻倍超过4万亿元,应进尽进、应贷尽贷、能早就早。与5月16日金管局透漏的数据相比,增加了12950亿元,平均每个月增加2590亿元,而若年底超过4万亿元,意味每个月平均要达到7000亿元以上,进程加快,符合“应贷尽贷、能早就早”,旨在填补“白名单”房企的资金缺口,稳定房地产供给端,有利于保交楼的政策的持续推进。

央行方面是就前期已有政策进行了进度的介绍,基本上在10月底都会完成存量房贷利率的调整工作,总体来看是比较快的。同时还提到,央行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允许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向有条件的企业发放贷款,收购存量土地,央行提供必要的再贷款支持。可见,针对需求端的刺激利好政策基本已“应出尽出”,而针对土地方面,也会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再贷款的政策支持,是留有政策空间的。

针对专项债收储土地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的问题,财政部提到主要是解决房地产的“堵点”问题。其中,提到专项债收购商品房政策由地方自主决策、自愿实施,同时也没有提到可能涉及的规模,在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确保项目融资收益平衡的基础上进行,意味着短期落地的可能不大。土地方面,自然资源部表示,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工作是自然资源部当前工作的重点,在控制新增方面,已经暂停供应去化周期较长城市的商品住宅用地。而从历史改革来说,专项债一般不“涉房”,过去主要在棚改方面。今年自然资源部等部门已经多次提及了财政工具对于存量土地和房屋盘活的工作,同时财政部门也在专项债方面多次提及专项债工具扩围的导向。预计此次发布会后,四季度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和收储土地的准备工作会加速,但具体工作可能要到明年上半年各地部门才发行相应的专项债计划。

在税收方面,财政部提到正在抓紧研究明确取消普通住宅与非普通住宅相衔接的税收政策,主要包括增值税、土地增值税。近期正在对相关税收政策作调整,具体政策正在抓紧履行相关程序。房产增值税税率下调,二手房出售的成本降低,将促进改善型住房需求的释放。时间上预计有望在年内得到落地,未来契税政策、购房利息抵扣个税额度、企业房地产相关税费的预征预缴税率等方面存在一定调整预期,可以进一步降低居民购房成本、降低房企税费压力,以稳定市场预期。

总体来看,9月底以来,多部门政策密集部署,侧重于全面盘活存量,来消化库存压力。本次发布会是延续了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止跌企稳”要求,主要释放了后期要通过旧改、保障房筹集等方式来消化存量房,另外打通从“白名单”到“融资落地”的堵点,加快确保合规项目“应进尽进”,缓解房企资金链紧张问题,使“保交房”延续有支撑,从而提振市场信心。住建部提到房地产在系列政策作用下,经过三年不断调整,市场已经开始筑底。但从市场实际表现来看,严控增量的背景下,房地产开发投资改善还是有制约,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的关键作用在于维稳不失速。在去库压力缓解及市场信心逐渐恢复过程中,预计年内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略好于-10%,明年降幅或收窄1-2个百分点。



黑色产业


本次会议政策的主要增量在100万套城中村改造以及货币化安置和年底前白名单信贷规模增加4万亿,相对弱于市场预期。100万套的规模远小于16年前后的年均600万套,市场更为期待的收储没有落地,增加信贷规模最终需要落实到银行审批,仍然是市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没有主动释放资金的意思。另一方面,发布会的频繁召开对于市场的刺激作用是边际递减的,开会但是没有增量政策就是利空,市场还是更希望见到政策的落地效果。相对好的一点是开始货币化安置代表了态度的转变,后期政策空间更大,只是时间和量级暂时没有见到。


对于黑色来说,短期的宏观交易占比偏高,会议不及预期配合下游超补和快速复产,必然引发阶段性回调,但是产业供需结构暂时还不算差,脉冲式补库对行情的阶段性支撑还会存在,11月下旬前需求环比有望维持,产业没有破低的驱动,核心还是在宏观方向的转变长期来看,原本产业产能过剩格局还在,政策增加了长期供需格局的不确定性,需要关注产能出清和政策对需求的托底效果会否出现时间差。




能源化工


会议对地产的政策总结起来是: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

四个取消、四个降低:实际上是对地产销售的刺激,尤其是二手房销售,我们看到国庆节前到现在,二手房成交较好,环比大幅改善(图1列举了杭州、深圳、南京、成都的二手房成交),累计值高于去年;新房销售仍低于去年同期;对于玻璃需求这块,理解为利多,但是从绝对量来看,对玻璃的拉动值远不及2021年后地产新开工两位数下滑带来的玻璃需求下滑。


两个增加: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其中货币化安置,市场觉得100万套的改造量级太少,远不及2014-2018年的600万套,解读利空;另外“白名单”保交楼这块,2024年的保交楼量已高于2023年,国家对保交付的监管严格,所以说后面还有多少保交付量和保交付的进度,也是市场炒作的点,玻璃的需求在保交付中永远不会缺少热度,然后再从量级上看,395万套的保交付对玻璃的需求占比和增量都不多,还是前面观点,新开工对玻璃需求的影响才刚开始。


保交付延伸看,玻璃今年需求下滑幅度远低于竣工,这部分保交楼的利多已反应在需求中,对于后面的保交付,量级上和2023-2024年比,很难有增加,解读为远期的利空,或者反过来也限制玻璃低位的炒作弹性。


从纯碱和玻璃的基差看,玻璃远月升水过大,预期过强,而现实和预期的供需仍没有明显改善,估值略高。


对于纯碱来说,当前轻碱尚好,压力在于重碱,产业的持续累库压制纯碱反弹,需求端浮法玻璃消息炒作带来的弹性变小,寄希望于光伏玻璃的增加对需求的拉动,压力仍大。

纯碱玻璃双熊的局面还会延续,背靠成本和低利润做波段操作,行业高利润的格局难显。

本文《“组合拳”四四二对期货市场有何影响?》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发地址:http://qhlm.shirfwgs.com/page/104

Copyright © 2024 期货联盟24小时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19220号     技术合作:544727057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